戒酒就能降血压?医生提醒:降血压有3个“最佳方法”,并不是戒酒
当高血压悄然敲门,人们往往会寻求各种降压方法。近年来,一种观点在民间广为流传:只要戒酒,血压就能稳步下降。这种说法犹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似触手可及,实则真相复杂得多。
当高血压悄然敲门,人们往往会寻求各种降压方法。近年来,一种观点在民间广为流传:只要戒酒,血压就能稳步下降。这种说法犹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似触手可及,实则真相复杂得多。
肾脏确实会受到一些药物的影响,但大多数降压药物对肾的伤害很小,在规范使用下对肾脏是安全的。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高血压本身对肾脏的损害,这往往比药物影响更为严重。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记住,控制好血压才是保护肾脏的关键。
65岁的李大爷被诊断为高血压2年,一直规律服用降压药。最近体检发现血压为160/100 mmHg,医生将降压目标调整为“低于140/90 mmHg”,并增加了药物剂量,嘱咐及时复诊。
一张老旧的血压测量本翻开来,像极了一本藏着秘密的日记。数字忽上忽下,有的像山峰,有的像深谷。有人说,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可这杀手玩得太“安静”,一出手便是脑卒中、心衰、肾衰的连环反应。
清晨六点,北京朝阳区的刘大叔准时打开煤气灶,不锈钢锅里的黄芪片随着热水翻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豆香。他捧着保温杯坐在餐桌前,看着老伴将降糖药收进抽屉,心里默念:"今天是停服西药的第 180 天。" 阳光透过纱窗洒在他布满老年斑的手上,却照不亮即将到来的健康危机。
一项涵盖近一万名受试者的系统性综述近期引发关注,研究对比了多种运动方式对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结果令人意外:一种叫做“等长运动”的锻炼方式,其降压效果远超跑步、快走等传统有氧运动,甚至达到后者3倍以上的血压下降幅度。这个结论,打破了公众对“运动越剧烈效果越好”
近日,悦康药业子公司北京悦康科创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核酸药物领域国际著名SCI期刊《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在线发表了题为“Design,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 novel
这次曝光有线上同步直播,我当时在现场。曝光会结束后,我随便进入了一个名为“主播带你看《命运方舟》新版本”的直播间,正好有几条弹幕飘过,大概内容都是“可以了”“不错的,有东西”这类较为满意的表述。
在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将近3个人患有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得高血压的概率都会增加。但遗憾的是,每10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2个人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王阿姨今年65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半年前体检,血压高达168/105mmHg,医生诊断为"高血压2级",开了降压药。然而,三个月后她停药了,因为血压降到了118/79mmHg。"降压药我也停了,不然血压太低",她笑着告诉前来随访的社区医生。医生惊讶地翻看
高血压,这个听上去“耳熟得像邻居家狗叫声”的词,几乎家家户户都绕不开。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45亿人,相当于每5个成人,就有1人“血压上头”。
各位老年朋友注意了!高血压用药看似简单,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踏入健康陷阱!今天重点说说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时必须避开的五大雷区,关乎血压稳定和生命安全!【核心提醒】
许多患者在长期服药过程中会出现踝部水肿、头晕乏力、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甚至有人担心: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困扰众多高血压患者的话题。
凌晨三点钟的北京实验室突然亮起警报灯时,值班员老张正就着二锅头啃鸭脖子。他瞟了眼监控屏幕,血压"噌"地蹿到160——倒不是被警报吓的,是看见新研发的HX-9型降压针剂在恒温箱里泛出诡异的蓝光。这玩意儿要是成了,全世界2.6亿高血压患者都得管中国喊爹。
这两个字,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无数家庭中扮演着“隐形杀手”的角色。高血压,究竟为何让人如临大敌?吃了药,血压还是忽高忽低?不吃药,又怕中风脑梗找上门?这其中的关键,可能就藏在一个字眼里:“用法”。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在和血糖“较劲”,一门心思要把血糖稳住,以为这样就能把健康“守住”。可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个隐藏的“健康杀手”——高血压,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咱们的身体带来严重危害[1]。
张新军.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新增内容解读——以改善血压变异和降压目标范围内时间为核心的高质量降压策略浅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4, 29(5): 396-399. DOI: 10.3969/j.issn.1007-5410.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据统计,均每5个人里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且高血压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一些食疗偏方被贴上“天然降压、无副作用”的标签,吸引不少高血压患者尝试。这类偏方传播广泛,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韩静表示,网络上传播的降压偏方普遍缺乏科学依据,盲目使用可能延误正规治疗,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半年后,小梁的体重和腰围逐步达标,降压药物比之前减少了很多。之后,小梁严格控制体重、饮食,配合科学的锻炼,逐步地停掉了所有降压药物。小梁欣喜地感叹道:“我的高血压也能通过不吃降压药控制在正常范围,我对以后的治疗更有信心啦!”